GPT-5.1来了,本周开始,新模型将向所有用户陆续推送,付费用户先行
具体来看,本次升级包含两大核心模型:GPT-5.1 Instant 和 GPT-5.1 Thinking

官方介绍,GPT-5.1在以下方面表现更佳:
本次更新的核心看点
指令遵循更稳:默认风格更接近对话、对自定义指令的执行更可靠。
自适应推理进入默认模型:模型会根据问题难度自行决定是否“多思考”,在数学与编程评估(AIME 2025、Codeforces)场景有明显提升。
动态思考时间:Thinking 版本在简单任务上更快、复杂任务上更慢,回复结构更清晰、术语更克制。
个性化即时生效:风格预设和个性化参数(简洁度、热情度、易读性、表情符号频率)调整后立即作用于所有对话。
推送与可用性:先面向付费用户(Pro、Plus、Go、Business),随后扩展到免费与未登录用户;企业与教育版有 7 天提前体验开关(默认关闭)。
API 与命名:Instant 作为 gpt-5.1-chat-latest 提供,Thinking 作为 GPT-5.1 提供,两者都具备自适应推理能力。
遗留保留期:GPT-5(Instant、Thinking)在“遗留模型”菜单为付费订阅者保留三个月,便于对比与迁移。
模型差异与选择建议
| 维度 | GPT-5.1 Instant | GPT-5.1 Thinking | 适配场景/人群 |
|---|---|---|---|
| 定位 | 通用对话与日常任务 | 高复杂度推理与解释 | 面向广泛用户 vs. 面向需要深度分析的专业用户 |
| 推理机制 | 引入自适应推理,按需加深思考 | 动态调整思考时间,复杂任务更长 | 日常问答/轻量规划 vs. 系统性分析/多步骤推导 |
| 响应速度 | 整体偏快,遇到难题会适度变慢 | 简单任务比上代更快,复杂任务比上代更慢 | 重实时性 vs. 可接受波动的深度任务 |
| 表达风格 | 更“温暖”与对话感,指令遵循增强 | 结构更清晰,减少未定义术语 | 轻量沟通 vs. 技术说明/报告 |
| 评测表现 | 在 AIME/Codeforces 类场景有提升 | 复杂任务正确性与可读性更稳 | 快速拿结果 vs. 追求解释质量 |
| 使用门槛 | 低:开箱即用 | 中:需接受可变延迟与更长输出 | 通用用户 vs. 研发、分析、运营策略 |
| API 命名 | gpt-5.1-chat-latest |
GPT-5.1 |
迁移与版本锁定需区分 |

发布与命名补充
推送计划:先付费用户,随后免费与未登录用户;未来几天逐步部署以保证稳定性。
Pro 模型:GPT-5 Pro 将更新到 GPT-5.1 Pro。
命名策略:在 GPT-5 代际内采用“x.y”迭代命名;官方说明此次命名旨在反映代际内的改进幅度。
更多信息:官方将进行一次与 5.1 相关的 AMA,细节有望补充。
总结
作为产品实践者,我把这次更新理解为两件事:一是把“何时多想”这一动作交给模型自主做决策,二是让“风格与习惯”从提示词里拆出来,进入可配置、可即时生效的系统层。选择上,通用业务日常用 Instant,复杂推理与清晰说明用 Thinking;迁移上,先做 A/B 与成本监控,再决定默认切换。整体是一次小但对工作流有实际影响的迭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