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肯锡刚刚发布了 2025 年度的《The State of AI》报告,这应该是目前针对全球企业 AI 落地最系统、最量化的一份研究。
报告调查了来自 105 个国家、1993 名企业管理者的数据,核心信息很清晰:AI 的使用已成普遍,但真正把 AI“用好”的企业依然是少数。
换句话说,AI 在过去三年完成了普及,但距离真正的生产力革命,还有一个从试点到规模化的巨大鸿沟。
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解读麦肯锡报告里的数据和观点。
01. 普及的速度令人惊讶,但大部分企业仍停在“岸边”
报告一开头的数据就很抓人:88% 的企业已经在至少一个业务环节中“经常性使用 AI”。
三年时间,AI 的渗透速度几乎是过去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。

但麦肯锡的关键观察是:使用并不等于落地,更不等于价值。
受访企业中,有接近三分之二仍处于“实验”或“试点”阶段,只有约33%真正进入规模化应用。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企业的 AI 部署还停留在“局部插入式”,并没有完成与核心流程的深度整合。
规模化能力也高度倾向于大型企业:营收 50 亿美元以上的公司里,几乎一半在扩大 AI 的部署;而营收 1 亿美元以下的企业,只有不到三成进入规模化。
AI 正变成大企业的新规模红利,投入与能力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开。
换句话说,AI 的普及是全面的,但 AI 的能力是不平等的。
02 AI Agents 的热度很高,但距离“全企业级”应用依然遥远
相比去年,今年报告最重要的新增主题是 AI Agents:能规划、能执行、能处理多步骤任务的智能体。
麦肯锡的最新数据显示:
-
23% 的企业已经在某个业务环节规模化使用 AI Agents
-
但多数只部署在 1~2 个功能中,还没有企业做到真正的全域覆盖
当前使用最集中的场景主要包括 IT 的工单自动化,以及知识管理环节中的深度信息检索。而从行业看,TMT 和医疗行业在 Agents 的采用上明显领先。

这组数据反映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外界对 AI Agents 的讨论非常热,但企业内部的推进依然谨慎。
麦肯锡甚至用“hype cycle vs reality gap(热潮与现实的差距)”来形容当前状态。
AI Agents 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,但它还远没有成熟到“部署即规模”。
真正的挑战不在技术,而在与流程、权限体系和风险治理的对接。
03 AI 的价值正在出现,但多数企业仍处于“局部见效、整体无感”阶段
麦肯锡在报告里反复强调一个事实:企业在“局部用例”层面已经看到不错的收益,但这种收益还没有转化为企业层面的 EBIT 增长。
从数据看:
- 39% 的企业认为 AI 对 EBIT 有正面影响
- 但其中大多数的利润贡献只有 5% 以下
换句话说,AI 没有问题,但 AI 的价值远没流到企业的利润表上。真正被感知到的价值,更多体现在非财务指标上:
- 64% 的企业认为 AI 增强了创新能力
- 45% 感受到客户满意度提升
- 36% 感受到竞争差异化增强
这说明一个关键趋势:AI 不是先改变利润,而是先改变竞争格局。
至于“钱什么时候来”,取决于企业能否让 AI 从“工具”变成“流程”和“系统”。
04 麦肯锡重点关注的那 6%: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企业拿到了真正的 AI 红利?
麦肯锡把一类企业单独标出,称为 AI 高绩效企业:它们的 AI 使用带来超过 5% 的EBIT贡献,并且自评“显著价值”。
这类企业占比只有 6%。但这 6% 呈现出高度一致的行为模式,也构成了麦肯锡报告最有洞察力的部分。
第一,它们从来不把 AI 当作降本工具。
虽然 80% 的企业把效率作为主要目标,高绩效企业却更强调:创新、新业务和收入增长。
这解释了为什么多数企业停在ROI 不够高的焦虑里,而高绩效企业已经跑出了领先的增长曲线。
麦肯锡一句话讲得很好:效率是结果,不是目标。
第二,它们会彻底重做流程,而不是在旧流程上“贴 AI”。
高绩效企业中,有 55%已经对关键流程进行了根本性重构,是其他企业的2.8倍。
这意味着它们不是让 AI 加速旧流程,而是用 AI 重塑流程本身。这也是 AI 能否规模化的分水岭。

第三,它们在更多业务领域大范围使用 AI。
尤其包括:市场与销售、战略与财务、产品研发。
这些本质上决定企业增长与竞争壁垒的领域,被高绩效企业率先AI 化。
第四,它们在 AI Agents 的采用上更激进。
几乎所有业务函数中,高绩效企业采用Agents的比例都是同行的3到5倍。
第五,最关键的一点:领导层的深度参与。
高绩效企业中:48% 的高管“强烈认同自己在推动 AI 落地”。是其他企业的 3 倍。
麦肯锡给出的结论很直接:AI 要规模化,不是技术问题,是高管参与度问题。
第六,它们投入更多。
有 1/3 的高绩效企业,将20%以上的数字化预算投入 AI,而其他企业只有 8%。
投入的差距,就是结果的差距。

05 就业的未来不是“消失”,而是“重构”
关于 AI 是否会导致岗位消失,麦肯锡的数据比许多人预期的更温和。
过去一年,大多数企业的人员规模基本稳定。但展望明年,预期出现了分化:
32% 的企业预计会减少员工;13% 的企业预计会增加员工。
最有可能发生变化的部门包括:战略与财务、知识管理、制造、市场与销售。
但同时,AI 相关岗位仍在快速增长,尤其在大公司里:数据工程师、软件工程师、ML 工程师、AI 产品经理、数据科学家等职位。
这进一步说明:AI 不会让人类消失,但会让许多岗位“升级换代”。
结语
这份报告的主线非常清晰:
- AI 的普及不是问题,AI 的规模化才是难点
- 真正的价值来自流程重构、组织协同、领导层推动与长期投入
- AI Agents 会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,但现在还处于早期
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麦肯锡的观点,那就是:
AI 不是一个技术决策,而是一个组织能力的考验。
未来两三年,企业间在 AI 能力上的差距,会比过去十年数字化时代的差距更大。
这份报告的意义不在于告诉企业AI 很重要,而是告诉大家:
怎样做,才真正能把 AI 变成竞争优势,而不是 PPT 上的项目名称。
报告原文:https://www.mckinsey.com/capabilities/quantumblack/our-insights/the-state-of-ai#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