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短短5天内,中国大陆用户通过伪造材料、技术脚本、灰色产业链等手段大规模“薅羊毛”,迫使官方紧急调整认证规则,关闭中国区申请通道并引入二次验证。这场“攻防战”不仅暴露了AI工具在教育市场的推广困境,也揭示了技术伦理与商业风控的深层矛盾。

在各大平台传播的同时,在评论底下也出现大量真实学生失败的情况,究其原因,还是“薅羊毛”的太多,以致于官方“误伤”机率变大,苏米把此次Cursor 教育的情况也给大家进行了梳理,希望对你决定是否要马上用上Cursor教育优惠有一个决策参考。

时间线梳理
时间节点 | 事件内容 | 关键分析 |
---|---|---|
5月6日 | Cursor宣布全球学生免费一年Pro会员,需通过.edu邮箱和SheerID验证身份。 | 对标Google教育优惠模式,但未预判中国区用户滥用风险,SheerID单次认证存在漏洞。 |
5月7日上午 | 中国用户通过P图、脚本篡改学信网证明、伪造IP地址绕过认证,触发官方风控。 | 用户利用AI工具(如PS插件、Ajax脚本)突破规则,反映灰色产业链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。 |
5月7日下午 | 官方关闭中国区申请通道,要求其他国家用户IP与资料匹配。 | 参考Google Gemini教育认证风控策略,但未彻底解决“代认证”产业链问题。 |
5月8日凌晨 | 禁用非.edu邮箱认证,封堵SheerID代认证漏洞。 | 打击低成本批量注册行为,但误伤部分真实学生(如使用非.edu后缀的学校邮箱)。 |
5月8日下午 | 用户通过注册“国科大研究所”虚拟学校绕过审核,小红书教程广泛传播。 | 技术社区快速迭代破解方法,暴露官方学校名单审核机制漏洞。 |
5月9日 | 官方封禁“国科大研究所”认证路径,真实学生.edu.cn邮箱权益被误取消,某鱼平台代认证价格飙升至180元。 | 灰色市场短暂活跃后崩溃,商家因售后风险(如邮箱失效、二次验证)拒绝接单,用户维权困难。 |
5月10日 | Cursor要求二次验证,排除中国、新加坡、香港区域;美国sjsu.edu邮箱认证用户被批量封禁。 | 借鉴ChatGPT教育优惠翻车经验,官方启用动态风控模型(如学信网在线验证),但跨境认证矛盾加剧。 |
5月11日 | 中国区恢复认证,需学信网在线二次审核;某鱼代认证商家跑路,仅存个人散户以“无售后”模式低价兜售。 | 学信网验证提高作弊成本,但非学生用户仍尝试通过盗用信息、租用账号等方式规避规则。 |
对学生用户建议:
-
通过正规渠道(学信网+教育邮箱)申请,避免代认证陷阱;
-
警惕代认证诈骗等风险,优先使用官方渠道;
-
警惕某鱼等平台的短期邮箱(如sjsu.edu)售卖,失效风险极高。
总结
Cursor Pro教育认证风波既是AI技术普惠愿景的缩影,也是市场规则与人性博弈的典型案例。对于学生,建议通过正规渠道(如学信网+教育邮箱)申请,警惕代认证风险;对于行业,需探索动态风控模型(如多因素认证+行为分析)并加强约束。未来,AI教育工具的普及将更依赖技术创新与制度设计的协同。
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本站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;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