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了解到一款开源桌面应用 VibeTree,它直接把这个痛点打穿了:一仓多 worktree 并行开发,还能在每个分支里接入 Claude Code,甚至和 VS Code/Cursor 一键打通。

对我来说,这简直是把开发和 AI 工作流重新串联了一遍。
项目介绍
VibeTree 是一款开源桌面应用(当前 Alpha 版本 v0.0.1),它的核心思路是:
-
基于 git worktree,支持同一个仓库开多个并行的“工作副本”;
-
每个 worktree 自带持久化终端,状态不会丢失;
-
集成 Claude Code CLI,让 AI 可以在分支上下文中工作,还能一键 /ide 直连 VS Code 或 Cursor;
-
界面支持多仓 Tab 管理,跨平台(macOS/Windows/Linux)。
换句话说,它把“并行 git 工作流 + AI Agent 辅助”整合在了一起。

功能亮点
-
并行开发:一仓多 worktree,不再频繁 stash。
-
持久终端会话:每个工作目录配一个长期在线的终端。
-
Claude CLI 集成:直接在终端里运行 Claude,/ide 一键接入 VS Code/Cursor。
-
多仓管理:支持 Tab 切换多个仓库。
-
跨平台支持:三大桌面系统都能跑。
小提醒:部分用户反馈 Windows Defender 误报、macOS ARM64 dmg 被标记为“损坏”,安装前可以先看看仓库的 Issues。
部署与安装
方案 A:直接安装包(推荐)
-
前往 Releases 下载:
-
macOS:.dmg(Intel & Apple Silicon)
-
Windows:.exe
-
Linux:.AppImage / .deb 双击即可安装。
-
方案 B:源码构建
npm install
npm run dev
npm run build
npm run package
前置依赖:
-
Git
-
Claude Code CLI(npm 安装,几分钟搞定)
使用场景
功能 + 热修并行
-
一个 worktree 开发新功能;另一个 worktree 专门 hotfix。
-
线上问题来了,直接进 hotfix 目录,Claude 在另一个终端里帮忙,不互相干扰。
大重构 + 验证
-
A worktree 做重构,B worktree 保持基线,随时对比回归。
-
Claude 帮忙拆分任务、生成测试。
AI + IDE 一体化
-
在 worktree 的终端输入
/ide
,即刻连上 VS Code/Cursor。 -
AI 与 IDE 保持同一上下文。
多仓并行
-
Tab 管理多个仓库,切换顺滑。
个性化 Claude
-
直接在终端运行
claude
,还能通过/config
调整外观和状态行。
适合人群
-
独立开发者 / 小团队:需求多、变动快,需要多线推进。
-
AI 工作流爱好者:想把 Claude 深度融入到日常开发里。
-
运维 / 应急响应:线上炸锅时,能零切换成本进入 hotfix 工作目录。
技术细节
为什么 worktree 比 clone 更香?
-
共享 .git:所有分支复用一个仓库元数据,轻量不浪费空间。
-
零切换成本:每个目录就是一个分支副本,随时切换不影响其他分支。
-
原生支持:这是 Git 自带的能力,而不是 hack。
总结
在体验 VibeTree 之前,我一直用 stash + checkout 硬撑,但切换上下文带来的心智负担太大。VibeTree 把 git 原生的 worktree 能力和Claude Code 辅助开发结合起来,让多分支并行变得顺滑自然。如果你也常常在“写功能”和“救火”之间切换,或者想把 Claude 真正嵌入开发流里,不妨试试这款工具。
对我而言,VibeTree 就像是给开发工作流加了个并行引擎:一边写新功能,一边修线上 bug,Claude 在旁边随时帮你盯着任务。效率直接拉满。
项目地址: